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主要以幼虫在植物叶片或叶柄内取食, 形成的线状或弯曲盘绕的不规则虫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1]  。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死苗。

形态特征

体长4~6毫米,灰褐色。雄蝇前缘下面有毛,腿、胫节呈灰黄色,跗节呈黑色,后足胫节后3根。卵呈白色,椭圆形,大小为0.9毫米×0.3毫米,成熟幼虫长约7.5毫米,有皱纹,呈乌黄色。蛹,长约5毫米,呈椭圆形,开始为浅黄褐色,后变为红褐色,羽化前变为暗褐色。

种群危害

豌豆潜叶蝇寄主复杂,据福建报道有21科77属137种植物,除危害草坪外,以十字花科的油菜、大白菜雪里蕻等,豆科的豌豆、蚕豆,菊科的茼蒿伞形科芹菜受害为最重,在河北、山东、河南及北京郊区主要危害豌豆、油菜、甘蓝结球甘蓝和小白菜以及杂草中的苍耳等 [2]  。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绿色组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危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片上布满蛀道,尤以植株基部叶片受害为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成虫还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处成小白点。稻小潜叶蝇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以幼虫潜入叶体内部,潜食叶肉留下2层表皮,使叶片呈现白条斑。当叶内幼虫较多时,则整个叶体发白和腐烂,并引起全株枯死,受害的草坪大量死苗。稻小潜叶蝇除危害草坪外,还可危害水稻、大麦、小麦燕麦等,并取食看麦娘游草菖蒲、海荆三棱、甜茅稗草等。紫云英潜叶蝇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主要危害紫云英及一些草坪草。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造成盘旋形弯曲潜道,导致叶片枯萎。甜菜潜叶蝇幼虫潜叶危害,潜痕较宽,留下叶片的表皮呈半透明水泡状,多头幼虫潜害一叶时,很易使叶片枯萎。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江苏和湖南等地,国内主要受害区均限于寒冷地区,多在年平均温度7~9℃等温线范围内。寄主有甜菜、菠菜及藜科蓼科等植物。

危害地区

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尚无报道外,其他各地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

在空间分布上 , 潜叶蝇成虫在植物生长的空间及上部 , 幼虫及卵在作物叶片内 , 蛹在土表或叶表 。 在时间上由于其繁殖力强 , 繁殖速度快 , 世代重叠严重 , 同一作物成虫 、幼虫 、卵 、蛹常同时存在 。 这就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 同时也给我市蔬菜 、花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 所以研究多种方法 , 进行综合防治 , 是温室潜叶蝇防治的必然选择 。 [3] 

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还可以使用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纱网防虫等物理方法,或者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来防治。

杀灭

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或在刚出现危害时喷药防治幼虫,防治幼虫要连续喷2~3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

相关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