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瓜蚜
棉蚜(学名:Aphis gossypii Glover)是蚜科蚜属的一种昆虫。俗称腻虫。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
这种吸汁的昆虫通过直接进食和间接通过植物病毒疾病传播(已知超过50种植物病原性病毒)影响植物。它的寄主范围很广,全世界至少有700个寄主植物。它会严重影响大多数葫芦科和茄科蔬菜作物以及叶类蔬菜,豆类,马铃薯,观赏植物,核果,油菜籽,柑橘,棉花或许多其他重要作物。
物种危害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 [2] 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互利共生:
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棉蚜七星瓢虫等天敌。
防治方法
棉蚜的防治技术同其它害虫防治技术一样,必需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新疆棉蚜发生特点与天敌控制作用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以增加棉田前期天敌数量入手,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持续控制蚜害的目的。
增益控害技术
1.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冬小麦收获较早,麦棉邻作,可有效地增加棉田天敌数量。尽可能地使麦田与棉田邻作是增大棉田天敌数量控制蚜害的有效技术。
2.种植诱集天敌植物
许多植物与棉花有不同的有害昆虫,但同时又有相同的害虫天敌。利用这个道理,在棉田周围种植油菜,地头和林带种植苜蓿,可有效地增加棉田前期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棉蚜危害。
保益控害技术
1.采取隐蔽施药方法
棉蚜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迁入棉田后首先形成点状分布,此时采取用内吸性农药以点片涂茎的方法加以控制,既可有效地控制棉蚜数量,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田间天敌生存发展。新疆棉区棉田多采取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棉蚜重发生区可结合浇水用内吸性农药采取埋施的方法防治,同样可起到保益控害的目的。
2.合理控制化学农药使用
棉花害虫种类很多,特别是苗期害虫,如黄地老虎、烟蓟马等都是发生较早且对棉花形成危害的害虫,若采用的防治技术不当,大量杀伤天敌将对棉蚜的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类害虫最好采用种子包衣剂处理种子的方法,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另外还有一些害虫,如棉长管蚜、棉黑蚜等,虽常有发生,但对棉花造成的危害远小于棉蚜,甚至形不成危害,因此,对这类害虫不能滥用化学农药,用药剂防治时定需慎之又慎,以保护天敌的生存发展。
加强蚜源防治
田间棉蚜发生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迁入棉田棉蚜的基本数量,而这个基本数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蚜源虫量的多少,因此,蚜源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新疆的棉蚜越冬寄主相对集中,室外越冬寄主种类又相对较少,且自越冬蚜卵孵化至产生有翅成蚜迁飞还需一段时间。因此,蚜源的防治不但十分重要,而且还便于进行,省工、省料,效果明显。新疆棉区将蚜源防治作为棉蚜防治措施中的关键工作来抓,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室内蚜源的防治
在温室秋季关窗后和春季开窗前,采取用挥发性强的化学农药进行薰杀,或用残效期短的农药溶液喷施,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居室花卉还可用内吸性颗粒剂农药埋施,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2.室外蚜源的防治
利用棉蚜越冬卵孵化后到产生有翅蚜迁飞前这段在越冬寄主上存活的时间,适时采用化学农药溶液集中喷施的方法,即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田间天敌的生存发展影响甚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