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学名:Mentha hyplocalyx Briq. ),又名银丹草、夜息香,是唇形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地方,多生于山野湿地。全株青气芳香,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薄荷多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在中国,薄荷主要以江苏、安徽两省产量最大。在西亚、地中海沿岸、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盛产薄荷。  薄荷栽种方式有根茎栽植、分株栽植和扦插繁殖三种。

薄荷的品种繁多,全世界至少有600个薄荷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其分布广泛,适应性又非常强,还能在自然环境中顺利完成杂交繁殖。对于薄荷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从茎干的颜色区分的,通常可分为青茎薄荷和紫茎薄荷两大类。有的则以产地来对薄荷进行划分。

品种类型

薄荷的品种繁多,全世界至少有600个薄荷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其分布广泛,适应性又非常强,还能在自然环境中顺利完成杂交繁殖。对于薄荷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从茎干的颜色区分的,通常可分为青茎薄荷和紫茎薄荷两大类,其中紫茎薄荷的香味往往要比青茎薄荷更为浓烈。有的则以产地来对薄荷进行划分,如苏格兰薄荷、美国薄荷、越南薄荷、日本薄荷等等。 

由于薄荷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太广、品种太多,所以学者们在我国薄荷的来源上存在两种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薄荷是中国本土植物。也有学者认为薄荷是一种舶来品,最早盛产于地中海和西亚地区。 

根据薄荷茎秆颜色及叶子形状不同,可将薄荷分为两种类型:紫茎紫脉类型和青茎类型。

●紫茎紫脉

幼苗期茎为紫色,中后期茎秆中下部为紫色或者淡紫色,上部茎为青色。幼苗期叶为椭圆形,中后期为长椭圆形。叶脉幼苗期为紫色,中后期中下部叶片的叶脉呈现明显紫色,上部叶片叶脉呈淡绿色。幼苗期叶片为暗绿色或微紫色,叶缘锯齿浅而稀且呈紫色,中后期叶片为绿色。

花冠为淡紫色,雄蕊不露,大部分品种结实率低,生长势和分枝能力较弱,地下茎及须根入土浅,暴露在地面的匍匐茎较多,抗逆性差,挥发油产量不稳定,但质量好,油中含薄荷脑量高。 

●青茎

幼苗期茎基部紫色,上部绿色,中后期茎基部淡紫色,中上部绿色。叶脉淡紫色或者青白色,略下陷。幼苗期叶为圆形或卵圆形,中后期为椭圆形。幼苗期叶片为绿色,中后期叶片呈现深绿色。花冠为白色微蓝,雌雄蕊俱全,大部分品种结实率高,地下茎和须根入土深,暴露在地表的匍匐茎较少,分枝能力和抗逆性强,挥发油产量较稳定,但油的质量不如紫茎类型。 

生长环境

薄荷是一种非常皮实的植物,每逢盛夏,无论是荒山野岭,还是池洼沼泽,都能见到野生薄荷的身影。它的根耐寒,因此它对温度适应能力强,既能在高温环境中快速生长,也能在低温的情况下通过根茎宿存安全越冬。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至30℃。薄荷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只要不是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一般土壤都能良好栽培,以砂质土壤、河流冲击土为好。这种植物喜光照,日照能促进薄荷生长、开花,有利于形成薄荷醇。因此,要想养出翠绿喜人、芬芳四溢的薄荷,最好让它待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地方。 薄荷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在海拔2100米以下地区可生长,生于水旁潮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米。 

温度

薄荷对温度适应能力较强,其根茎宿存越冬,能耐-15℃低温。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高于20℃时生长加快。在20℃-30℃时,只要水肥适宜,温度越高生长越快。 

光照

薄荷为长日照作物,性喜阳光。日照长,可促进薄荷开花,有利于形成薄荷醇。  利于薄荷油、薄荷脑的积累。 

土壤

薄荷对土壤的要求不十分严格,除过砂、过黏、酸碱度过重以及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种植,砂质壤土、冲积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pH值为6-7.5为宜。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了过酸和过碱的土壤外都能栽培。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光照充足的塘边、屋边、水渠边等零散土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为好。砂土,光照不足、干旱易积水的土地不易栽种。种过薄荷的土地,要休闲3年左右,才能再种。因地下残留根影响产量。整地、深翻地,施腐熟的堆肥、土杂肥和过磷酸钙、骨粉等作基肥,每公顷37500~45000千克,耙细,浅锄一遍,把肥料翻入土中,碎土,耙平做畦宽200厘米。 

育苗繁殖

育苗

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

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上茎枝切成10cm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3cm进行扦插育苗,待生根、发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

移栽

1、薄荷在第二年早春尚未萌发之前移栽,早栽早发芽,生长期长,产量高。栽时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根茎作种根,截成7-10cm长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开10cm深的沟。将种根按10cm株距斜摆在沟内盖细土、踩实、浇水。

2、摘心打顶,5月份当植株旺盛生长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促进侧枝茎叶生长,有利增产。 

田间管理

1、查苗补栽。田间基本全苗后,应及时查苗,对缺苗或苗稀的点、片要进行补栽。

2、中耕除草。全苗后,行间中耕除草,株间人工除草,以保墒、增(地)温、消灭杂草、促苗生长。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收割前拔净田间杂草,以防其它杂草的气味影响薄荷油的质量。

3、适时追肥。在苗高10-15cm时开沟追肥,每亩施尿素10kg,封行后亩喷施5ml喷施宝+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150g两次。

4、科学浇水。薄荷前中期需水较多,特别是生长初期,根系尚未形成,需水较多,一般15天左右浇一水,从出苗到收割要浇4-5次水。封行后应适量轻浇,以免茎叶疯长,发生倒伏,造成下部叶片脱落,降低产量。收割前20-25天停水。 

病虫防治

病害防治

薄荷主要病害是黑胫病,发生于苗期,症状是茎基部收缩凹陷,变黑、腐烂,植株倒伏、枯萎。防治上可在发病期间亩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灵100-150g,兑水喷洒。

薄荷锈病,5-7月易发,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叶片喷雾。

斑枯病,5-10月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的代森锌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虫害防治

薄荷主要害虫有“造桥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一般虫口密度达10头/平方米,每亩可用敌杀死15-20ml,喷洒1-2次,或用80%敌敌畏1000倍喷洒。